好的,这是根据要求改写后的文案,力求保留原意并提升可读性:
最近总听人讨论浮动费率基金派哪位经理管,有朋友开玩笑说:“第一梯队的牛人可能顾不上这个,毕竟人家规模早够了。 ”这话让我琢磨:基金公司不派当家选手,显得不够重视;可要让明星经理再多管一只基金吧,投资者又该犯嘀咕了:管得过来吗? 挺两难的。
我个人一直挺欣赏朱少醒经理那样,踏踏实实就管一只富国天惠。 那种拼命给明星经理塞新基金、冲规模的玩法,我是不太认同的。 富国天惠虽好,但也不能说完美,比如没法买港股,规模也确实是大了点。 我理想中的状态是:一个经理专注管一只基金,能投沪港深三地,规模太大就限购,保护老持有人的利益最要紧。
顺着这个思路,我又筛了一遍数据,只找符合三个条件的经理:专注管一只基金(偏股型、普通股票型、灵活配置型都行),今年一季度股票仓位过一半,上任时间超两年,而且任职以来跑的比业绩基准好。 多份额的也只挑A类来看。
这一筛下来,只找到65只符合条件的基金(说明一点,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没在这65只里,因为数据出了点小状况没拉出来)。 别看数量不多,里面干货不少。
一、这65只基金规模啥情况?
按规模排排坐:
规模过百亿的只有三位:傅鹏博、赵枫、翟相栋管的基金。
剩下的大小不等,经理任职回报和年化回报也都在表里列出来了(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,过往表现不能代表未来)。
二、哪几位经理超额收益最稳定?
这次不单看赚了多少,更看重他们超越基准的持续稳定性(即超额回报除以任职天数)。 排名靠前的有:缪玮彬、翟相栋、刘海啸、江琦、池陈森、周文波、吴承根、章旭峰、杨浩、王峥娇(前十基金名称在原文里做了标记)。 相关基金名称也对应列出,像金元顺安元启、招商优势企业、海富通消费优选、东方红医疗升级等等都在里面。
三、再看近三年谁表现稳?
从上面前40名里,单拎出任职满三年的经理,剩下32只基金。 按近三年夏普比率(衡量收益和风险关系的指标)排序,稳居前列的有缪玮彬、金梦、江琦、徐俊、王晓川等。 值得一提的是,王晓川马上要接手银华新出的浮动费率基金,这“只管一只”的帽子要摘掉了(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)。
四、扛跌能力强的几位
缪玮彬的基金已经不开放了。 金梦、江琦、徐俊、马泉林、杨浩管的基金,近三年最大跌幅都控制在了30%以内(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)。
徐俊和马泉林管的基金规模比较小,这里就不展开了。 主要说说榜单上的两位业绩优秀的女基金经理:金梦和江琦。
1. 金梦 & 天弘通利混合A
专注程度: 目前只管理这只基金。
规模大小: 12.59亿元。
业绩表现: 近三年回报37.29%,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非常靠前,达到前5%(优秀)。
投资风格: 仓位涉及食品饮料、传媒、交通运输、国防军工、医药生物、社会服务等多个方向,相对多元。
经理自购: 根据去年年报,金梦自己就持有超过100万份。 按最新净值算,金额不小,跟投资者利益绑得挺紧。
投资观点(一季度总结): 观察到经济回暖迹象(比如一线城市楼市),看好内需恢复。 汇率比预想强,对吸引外资有利。 市场有些犹豫(内需政策落地VS出口未来可能承压),打算Q3找机会。 仓位侧重内需,提升了一些。 看好大消费、服务行业,增加了医药配置。 对科技领域谨慎,更多考虑用可转债参与。
2. 江琦 &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
专注程度: 目前只管理这只基金。
规模大小: 12.98亿元。
业绩表现: 纯医药主题基金,近三年回报38.95%,在同类医药基金中排名极其靠前(前4%,优秀)。
投资方向: 专注医药行业创新方向(生物药、化学药、创新药),一季度持仓更偏向科创板创新药,维持少量港股(约10%),个股更集中了。
经理自购: 去年年报显示,江琦自己持有超过100万份,按现净值算价值也超过百万。
投资观点(一季度总结 & 展望): 一季度主要因坚持创新药方向而表现良好。 认为创新药产业经过十年(2015-2025)发展,正迎来收获期——更多产品上市、收入利润开始放量,部分企业研发走到全球前列并成功出海。 政策支持没变,更欣喜于看到行业实质增长和在海外崭露头角。 看好行业修复、政策稳定和创新药开花结果的大趋势。 投资方法不变:选好子赛道,再精挑个股。 明确主攻创新药(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和传统药企转型),未来侧重两类公司:有强增长潜力的,或低估值的拐点型。 目标是在2025年继续为持有人创造价值。
最后强调:本文就是个数据梳理,方便大家参考。 所有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! 基金有风险,投资务必谨慎再谨慎。 市场风云变幻,买基金别冲动,自己做足功课最重要。 任何观点都得仔细辨别,风险都需自己承担。 提到的股票也仅是基金持仓展示,绝非推荐! 股票风险更大,入市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。
免费配资系统,配资股票交易,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