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互动影游《捞女游戏》上线Steam平台当日,其导演胡耀辉的B站账号遭永久封禁。这款打着“揭露情感欺诈”旗号的作品,因在标题、玩法设计、社区运营中系统性地污名化女性群体,将严肃的社会议题异化为性别对立的狂欢,最终遭到平台与用户的双重抵制。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部分内容创作者为流量不择手段的畸形生态,更折射出数字时代舆论场的深层危机。
游戏以“捞女”这一充满恶意的词汇命名,将复杂情感关系简化为“男性受害者”与“女性加害者”的二元对立。这种标签化叙事不仅无视情感诈骗中男性施害者的普遍存在,更将特定个体的道德缺陷强加于整个性别群体。正如央媒评论所指出的:“真正的反诈应聚焦诈骗手段识别,而非制造性别对立。”
玩家操控男性角色“攻略”女性角色的过程中,游戏机制强制要求“被捞才能通关”,将情感互动异化为猎艳游戏。这种设计与其宣称的“对抗以爱为名的欺诈”形成荒诞对比——当反诈沦为“复仇幻想模拟器”,当识别诈骗话术让位于物化女性的快感,游戏的教化功能已彻底崩塌。
游戏设置的“互助留言板”本应成为理性讨论空间,却沦为厌女言论的集散地。部分用户以“揭露骗子”为名发表侮辱性言论,将社会创伤转化为攻击特定群体的弹药。这种社区氛围与B站倡导的“构建温暖社区”理念背道而驰,平台封禁账号实属必然。
游戏上线首日即获“好评如潮”,折射出部分网民对极端对立内容的病态需求。然而这种流量如同毒瘾:短期数据飙升的代价是平台监管收紧、用户信任崩塌。正如《退休模拟器》因性别争议遭差评轰炸的先例所示,挑动对立的创作终将遭遇反噬。
导演胡耀辉曾执导《一路向西》等情色影片,其创作风格与B站主流用户群体存在天然隔阂。此次账号封禁事件表明,平台对内容价值观的把控已超越单纯的娱乐属性,转向对社会责任的强调。创作者若仍沉浸在“艺术自由”的幻觉中,终将被市场与规则双重淘汰。
当前游戏审核仍聚焦暴力、色情等显性违规内容,对性别歧视、群体污名化等隐性危害缺乏量化标准。建议建立跨平台内容评级联盟,将“是否制造性别对立”“是否简化社会议题”纳入审核指标,对违规作品实施全平台禁播。
《捞女游戏》的溃败证明,靠挑动对立获取的流量终将反噬自身。当创作者将社会痛点视为素材库,将群体伤痕当作娱乐消费品,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商业利益,更是作为内容工作者的尊严与底线。数字时代的内容战场,需要更多《黑神话:悟空》这样用匠心传递文化自信的作品,而非沉迷于制造性别对立的“电子鸦片”。
真正的创作自由,应建立在尊重事实、包容差异的基础之上。当我们将镜头从性别对立的硝烟中抬起,或许能发现: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理解与共情,而非撕裂与仇恨。
#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#
免费配资系统,配资股票交易,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