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汉昭帝的统治下,北方的匈奴逐渐走向衰败,仿佛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灭亡之路。起初,匈奴的势力在汉武帝时期似乎强大无比,屡次击败汉朝,甚至全歼李广利的军团,狐鹿姑单于一度自信满满,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的王者,还公开侮辱汉武帝。然而,频繁的战争并非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什么好事,不论胜败,战争的代价对匈奴来说都是极其沉重的。匈奴长期栖息在寒冷的漠北,尽管他们曾有几场胜利,但这些胜利并非主动出击,而是被迫作战,不能通过战争来维持自己的经济与生活。一旦战败,匈奴便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,而即便是胜利,也只是进一步消耗了他们的资源。更糟糕的是,漠北连续多年遭遇极端寒冷的天气,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南下,匈奴的牲畜在严寒中冻死,人民饥寒交迫,国力愈发虚弱。在汉武帝发布停战诏令后,匈奴的单于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团结各部抵抗汉朝,而因汉朝边防严密,又无法轻易掠夺。这些因素加剧了匈奴内部的动荡和分裂,最终导致了匈奴的内乱。
昭帝始元元年(公元前86年),匈奴的大阏氏派人暗杀狐鹿姑的异母弟左大都尉,激起了部落的愤怒,导致左大都尉部落与匈奴汗国的分裂。同年,狐鹿姑病重,因太子左贤王年幼,狐鹿姑计划立自己的弟弟右谷蠡王为继承人。然而,狐鹿姑去世后,次妻颛渠阏氏与卫律密谋篡改遗命,立起了狐鹿姑的幼子左谷蠡王壶衍鞮为单于,这再次引发了匈奴统治集团的分裂。左贤王和右谷蠡王之间的矛盾加剧,最终导致他们带领自己的部落脱离了匈奴,不再参加匈奴的龙城祭天大会。对于匈奴人来说,这相当于公开宣告了分裂。自此,匈奴的内乱愈演愈烈,幼年的壶衍鞮缺乏威望,无法维持局面,昔日的匈奴大国逐渐走向瓦解。谁能想到,汉武帝当初的停战政策,竟成了匈奴灭亡的导火线。
展开剩余76%匈奴的处境愈发艰难,他们开始向汉朝求和,释放了十余年被囚禁的苏武等人,以示友好,并通过重金贿赂汉朝使者,试图恢复和亲关系。然而,霍光察觉到匈奴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,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,于是坚决拒绝了匈奴的请求。匈奴未能恢复和亲关系,局势更加困难,于是他们开始以小股部队骚扰汉朝边郡,试图通过威胁和劫掠来获得冬季的物资。
当时汉朝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霍光虽然位高权重,但他并不擅长实际的军事指挥,防备匈奴的具体事务便交给了大将军赵充国。自昭帝即位以来,匈奴不断向汉朝投降,汉朝军队早已掌握了匈奴的动向,因此每次匈奴的进攻,汉军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,采取“坚壁清野,诱敌深入”策略,屡屡打败匈奴。
元凤元年(公元前80年),匈奴趁着秋高气爽,组织了两万兵力,分成四路侵入汉朝边境。然而,由于外长城的烽火预警系统,汉军能够迅速集结兵力,追击匈奴,并成功夺回了所有失地,并斩获匈奴士兵9000余人。两年后,匈奴右贤王、犁汗王率领四千骑兵分三路袭击张掖郡,结果大败,仅有数百人逃脱,犁汗王本人也在战斗中被义渠骑士射杀。
几次战败后,匈奴的进攻逐渐无功而返,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。匈奴为了生存,决定转而攻击乌桓——一个曾是匈奴属国、后归附汉朝的民族。乌桓逐渐强大,常常骚扰汉朝边疆,甚至不时向匈奴发起进攻。于是,匈奴决定出兵两万,声称要报复乌桓“盗掘单于祖坟”的罪行,实则是想抢夺乌桓的资源,补充自己国内的缺乏。霍光收到消息后,召赵充国商议,表示可以趁机出兵,借机打击乌桓,进一步稳定汉朝在辽东的控制。
赵充国不同意霍光的提议,他认为匈奴与乌桓之间的冲突对汉朝没有直接利益,反而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。他认为不应插手蛮夷之间的争斗,建议观望,不必贸然出兵。赵充国的观点非常务实,他认为稳定大局才是最重要的,即使这样可能失去封侯的机会。
霍光虽然惊讶于赵充国的高瞻远瞩,但尊重了他的意见,于是将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女婿范明友。范明友率兵出征,最终在辽东击败了乌桓,但匈奴的压力并未解除。乌桓在匈奴和汉朝的双重打击下彻底叛汉,开始频繁侵犯边境,给百姓带来极大灾难。赵充国再次出击,经过艰苦战斗,才将乌桓击退。然而,霍光始终觉得赵充国的稳重做法是对国家最有利的,他不仅没有因个人名利而扰乱大局,还通过低调务实的方式解决了许多问题。
与此同时,西北的氐族爆发了叛乱,赵充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平叛任务。氐族人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西戎的一部分,生活在今天的甘肃和四川一带,他们的反复叛乱给汉朝造成了极大困扰。经过四十多年的反复治理,氐族人最终再次发动了叛乱。赵充国果断出马,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,不仅平定了叛乱,还通过与氐族首领结盟,成功地避免了更大的冲突。
尽管赵充国没有斩获足够的敌首,霍光和昭帝仍然感到非常头疼,因为在汉朝的功爵体系中,封侯必须依靠斩首和俘虏数。赵充国的做法显然与这一体系不符。然而,赵充国自己却毫不在意,他表示自己并不追求封侯,只希望能够看到天下太平。
最终,赵充国被任命为中郎将,负责防备乌桓的入侵,并多次挫败敌人。随着北疆的安定,昭帝意识到赵充国的管理才能,他擅长用有限的资源解决问题,且廉洁公正,因此将赵充国召回长安,任命他为水衡都尉,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。
赵充国在水衡都尉的位置上任职多年,期间继续在边疆与匈奴作战,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。最终,赵充国被升为后将军,享有极高的荣誉。然而,他依然不以个人功利为重,始终关注国家的长远稳定与发展。
赵充国的事迹体现了“善战者无赫赫之功”的理念,他不仅仅是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,更是一个懂得如何避免战争,确保长久和平的智者。正因为如此,他成为了汉朝历史上一位真正的“英雄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免费配资系统,配资股票交易,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